广州小密坛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由四念处回顾真佛密法 -- 莲悦上师 〈先谈四念处〉

向下

由四念处回顾真佛密法 -- 莲悦上师 〈先谈四念处〉 Empty 由四念处回顾真佛密法 -- 莲悦上师 〈先谈四念处〉

帖子 由 Admin 周六 四月 15, 2023 7:29 pm

由四念处回顾真佛密法 -- 莲悦上师
〈先谈四念处〉

四念处,又云四念住,小乘行人于五停心观之后,修四念处观,所谓四念处(住)亦即:

(一)身念处:观身不净,身内外为污秽充满,无些净处,故观身不净。

(二)受念处:观受是苦。受为苦乐之感,乐从苦之因缘而生,又生苦乐世间无实乐,故观受为苦。

(三)心念处:观心为无常也,心为眼等之心识,念之生灭,更无常住之时,故观为无常。

(四)法念处:观法为无我也,法为除止之三者所余之一切,法无自主自在之性,故观为无我。

而四念处以「慧」为体,慧之力能使念于「身、受、心、法」所观之处,故名「念处」;又慧力能使念住于所观之处,故名「念住」。

然而问题来了:四念处以「慧」为体,那么试问:智慧如何升起?我们欲藉修行了生死,成正等觉,「定」与「慧」乃双翼也,无定之慧,是善巧,是识智辨聪;无慧之定如「顽空」一片昏沈死寂,此皆犹如折翼也,难翱翔于十方法界,遍体空明之觉照。

〈念而无觉 如槁木死灰〉

再谈「定」与「觉受」。谈「定」之前,我们必然要述及前面所提的「五停心观」是小乘行人,修四念处之前,所修习之观。所谓五停心观:

(一)不净观:观境界不净之相,停止贪欲之法,贪着心多人修之。

(二)慈悲观:向一切有情,观可怜之相,而停止嗔恚之法,嗔恚多人修之。

(三)因缘观:观十二因缘、三世相续之理,而停止愚痴,痴性重者修之。

(四)四界分别观:观向诸法而分别天界、十八界,停止我见之法,我见多人修之,亦可加观佛,佛之相好庄严,能治一切烦恼故也,业障多人修之。

(五)数息观:数息以停止散乱之法,散乱多人修之。

如上所述,五停心之观,是对治行者不同之业习性、念观而止之。其中,尤以数息观,我曾深入其无上殊妙之法味。(留待日后,有缘再同参)

之于觉受,很多人误认为「加持力」、「感应」,甚至于看见了「幻相」就是觉受,这是不正确的。佛菩萨的加持力,是「大我」的宇宙能量;而行者自身在身心完全放空,念头寂灭,而凝神专注于一时,自身「小我」之能便会产生;而当「小我」与「大我」相互融入之后,光明境生,此实难以用言语喻之。

当一位行者,能亲证此一觉受之后,比较容易破除「五蕴」「六识」之执障,破「法」「我」之迷妄,去「善恶」「真假」「佛魔」……分别之两端,而趣入一如之中观。如果我们能将这份禅定的觉受,延伸至于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,心必不为境所惑,不为境所转。此时,所谓的「证量」才渐渐的具足。当我们的心坚住广大、清净、光明、平等──如圆满无碍之时,出世,即是佛的涅盘(本位);入世,即是菩萨的愿行(行位)。直至此时,「佛」、「我」何别?一切皆是「神通游戏」。

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,目标确定了,一心朝向此目标前进,就是「修行」。所谓「修行」就是依成就者在「理法」「事法」上的教示,让我们的身体力行,运用心力,不断地去超越自我的方法。

一般,我们常说「心胸狭窄」或「心量宽广」,其实指的是我们的「心气」。我们的「执见」破除一分,出离心便增加一分;「嗔恚心」淡去一分,慈悲心便增加一分;当我们从「五阴」「六识」的缠缚中渐渐挣脱时,我们的智慧便得以开启。

因此,当一位行者能打破「小我」的执障与「大我」相互融入的话,「成于中,形于外」,待人接物也必然是心胸宽广,容颜和祥,语语清净,念头光明。如果您实修过「真佛密法」,您必然明白它的仪轨包括「前行」、「正行」与「后行」。

「前行」亦即「加行」,它是藉由「大礼拜」来消除慢心;「大供养」来消除悭贪之心;「四皈依」坚定我们的「依止力」,延续我们的「传承力」;「金刚心法」则是忏悔:透过内在观照,依空性破无明,所以亦是消业的大法。这时,我们一心依止佛力,来对治我们的妄念及散乱,我们的身心便渐渐的安定。

而「正行」──观想、持咒、入三摩地,则是「加行」的延续,在正行中,如果能延续前行中的安住,身心便能渐渐放空,念头泯灭,凝神专注于观想及咒力,这便是提起自身的能量了。当我们自身能量盈满,再入更续住的定境中,倏地,小我的明光便与大我相融合一了。此时,您必然念念分明等住于光明海中。您如果曾经如实修习「真佛密法」,您可依目前所修习之四念处的「身念处」「受念处」来对治妄念;以「心念处」泯灭心识,凝神专注于持咒;依「法念处」观无我,入空性,再依师尊禅定的口诀「入我、合一、我入」,您必能有更深一层的实证和体会。

在文中,我可以明确的读出您是一位具有根器之士,有一股强烈的心念,希望藉由修行「破无常、了生死、明心见性」,但您功夫下得不够深,又缺乏善知识的引导,因此受周遭人、事、物的影响,而退失了道心。如果您福德具足,必有善知识为侣,带领您走出修行的屏障,否则功夫未深,心识未定,未得言得;浅尝之初,或觉味美,食而久之,恐味如嚼蜡矣!

您可以远离真佛宗的同门,但是不要放弃「真佛密法」;我可以告诉您,真佛密法是「了义之法」,如果您再给自己一次机会,从师尊120本着作中,从「心经」「圆觉经」及「密宗道次第广论」的说法中,去体会师尊的教化,再从实修中深耕,您自然会明白「卢上师是不是真的活佛」。更会明白,这一生,我们要如何走向修行之路。

〈卢胜彦的痴与愿〉

曾经在莲生活佛的画作上,读到乙偈:

法身原在双莲池,今生何事在江湖,

只因情重苦流连,待升飞天亦迟迟。

我彷佛在虚空中,看到一双如恋人般难分难舍的眼睛,慈视着娑婆众生。又忆起祂所发之愿望:(在密教大圆满一书中曾写道)

「我发心,为了慈悲众生,我宁可发了大愿,生生世世留下世间,直到众生皆成了佛,我才成佛。我也发心,我宁可身处地狱,受苦受难,粉身碎骨,如同地藏王菩萨的大愿一样,『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』。今天,我泄尽天机,是为了众生泄尽天机,我犯了戒,也是为众生犯了戒。我不是为自己个人,而是为天下众生犯了『泄尽天机』的重戒,我受苦受难都无所谓,若舍己身,而度得多人,我这一世的生命就很有意义。众生全入天上界,唯有我独留地狱中,这是我心甘情愿的。」

又说:「凡是皈依我的,毁谤我的,都与我有大因缘;在今世及未来世中,均将蒙受教化,直至成佛。」于是,祂努力的撒网,依每个人的喜好而放饵,三涂六道,不舍其一,于是众生根器不同,看似参差,实则百花齐放,要感应的由感应入;要神通的,由神通入;要智慧,给你开启智慧之钥;要解脱者,给你究竟心法。卢胜彦是一个圆,你从任何角度都能得到你的需要,但是每一个角度都不能代表卢胜彦,因为祂不是一个点、一条线、一个平面,而是一个广大如虚空般的圆 ──这是我一路上体会的莲生活佛卢胜彦。

身为真佛宗的弟子,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。我们不必去质疑祂能给我们什么,只要问自己「我们需要什么?」在祂的所有著作及开示中,如铺陈着一番盛筵,生生世世的流水席。

「先以欲牵之,再令入佛智」。当我们有所求于滚滚红尘之中,是否,再一次的问自己:「这一生,我们追求的是什么?」如果您真心诚意,迫切的想要打开心灵之锁,为生命做一番新的诠释,那么您必会如愿──从莲生活佛卢胜彦的书中,从说法开示之中……。
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28169
注册日期 : 20-03-27

https://xiaomitan.666forum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