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小密坛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礼敬龙树菩萨     龙树菩萨,只要是佛教徒大概都听过他的名字,因为他是佛教「八宗共祖」。这「八宗」分别是指,律宗、三论宗、净土宗、禅宗、天台宗、华严宗、法相宗、密宗。有关龙树的生平故事,在汉、藏两地留下的文献里记载了不少,但如果要说那一桩是真的,那恐怕有点困难,因为故事的发源地--印度,是个不重视历史的民族。

向下

礼敬龙树菩萨     龙树菩萨,只要是佛教徒大概都听过他的名字,因为他是佛教「八宗共祖」。这「八宗」分别是指,律宗、三论宗、净土宗、禅宗、天台宗、华严宗、法相宗、密宗。有关龙树的生平故事,在汉、藏两地留下的文献里记载了不少,但如果要说那一桩是真的,那恐怕有点困难,因为故事的发源地--印度,是个不重视历史的民族。 Empty 礼敬龙树菩萨     龙树菩萨,只要是佛教徒大概都听过他的名字,因为他是佛教「八宗共祖」。这「八宗」分别是指,律宗、三论宗、净土宗、禅宗、天台宗、华严宗、法相宗、密宗。有关龙树的生平故事,在汉、藏两地留下的文献里记载了不少,但如果要说那一桩是真的,那恐怕有点困难,因为故事的发源地--印度,是个不重视历史的民族。

帖子 由 Admin 周四 三月 10, 2022 3:12 pm

礼敬龙树菩萨
 
  龙树菩萨,只要是佛教徒大概都听过他的名字,因为他是佛教「八宗共祖」。这「八宗」分别是指,律宗、三论宗、净土宗、禅宗、天台宗、华严宗、法相宗、密宗。有关龙树的生平故事,在汉、藏两地留下的文献里记载了不少,但如果要说那一桩是真的,那恐怕有点困难,因为故事的发源地--印度,是个不重视历史的民族。
 
  大约在公元二、三世纪的时候,也差不多是佛灭七百年的时候,此时佛教因为部派分裂,渐渐式微,而婆罗门教正值重新兴起。在南印度,有一位年轻人名叫龙树,自幼就接受非常严格的婆罗门教育,天资聪颖、博学多闻,并过目不忘,他对婆罗门的教义相当熟习。他自视聪明,天不怕地不怕,竟然和三、五好友结伴向印度幻师学习隐身法,潜入王宫,侵犯宫女。不久宫中传出有人怀孕的消息,国王震怒之余,有一老臣想出一计,将后宫步道上铺上细沙,只要沙上现出脚印,就可命卫士向足迹处挥刀空斩。果然此法让龙树的好友全部身首异处,幸而龙树心生一计,屏息躲到国王背后,才免于一死。
 
  经此一难,龙树悟到「人生的苦痛正是随着爱欲而来」。此一「欲为苦本」的念头,决定了龙树今后的一生。逃生之后龙树就在佛教「有部」教派里出家了。传说,他在九十天就看完所有小乘佛教经典,又花了九十天读遍了当时流传的大乘经典。可是他觉得这些经的法义虽然很好,但并不圆满,他想:「也许可以从逻辑上去推理,来补充不圆满的地方。」于是,龙树就准备自立宗派、自建僧团。
 
    有一天龙树在禅房,独自静虑,思考推演佛理,突然来了一位大龙菩萨,带他到海龙宫,让他看龙宫的法藏,此时他才知道,以前他根本不了解大乘佛法。龙树又花了九十天的时间,将诸藏阅闭。回到人间后,龙树依着他在龙宫所看到的藏经,开始著书论说,正式展开他的弘法志业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《华严经》、《法华经》以及般若系经典,都是龙树菩萨从龙宫带出来的。我们后人将龙树的传法内容统称为「中观思想」,「中观思想」可以说是原始佛教「阿含经」的通论,「中观思想」正是要把阿含经的深意给发掘出来。而最能够代表「中观思想」的经典就要以龙树所著的《中论》了。
 

龙树菩萨造「中论」
 
  《中论》的开头「皈敬偈」就直接道出这论的主题:
 
  佛说缘起法 不生亦不灭 不断亦不常 不来亦不去 
 
  不一亦不异 灭戏论寂固 敬礼正等觉 最上说法者
 
  这就是盛传的「八不中道」偈(藏传宗喀巴版)。整部《中论》里头都是在谈「缘起」,目的是希望世人能够在了解「缘起」后,达于戏论止息而寂静安稳的解脱涅盘境界。全论以「一切法空」为主轴去开展,亦即「缘起性空」之意。
 
  龙树就以他的「中观思想」,在南印度弘扬佛教。那里的国王排斥佛教,龙树就应征成为国王的将军,在短时间内就把军队治理得井井有条。国王大喜,问他是什么人,龙树回说是「一切智人」,龙树还用神通使国王看到天界与阿修罗的战争,国王及婆罗门因此皈依了佛教。在政治上龙树可以说涉入极深,他的两本名著《宝行王正论》与《劝诫王颂》就是完全针对当时的统治者而写的。
 
  根据传说,龙树寿命很长,原因是他早学会长生之术,他还将长生术教给国王,国王也长生不死,导致王子继承无望,因而引起王子对龙树的杀机。在定中,龙树知道自己与王子前世有宿怨未了,就主动告诉王子,只有找一种特殊的草来割他脖子才有可能杀了他,果然龙树就这样被杀死了。从历史来看,这种因为涉及政争而死的宗教家好像比比皆是。例如,龙树的弟子提婆是因破外道而被刺杀,西藏佛法的建筑师寂护大师因政治不清明忧愤而亡,辩经始祖莲华戒论师也是遭政争辩论落败者腰斩,这或许是宿命也说不定。
 
  龙树的中观学派思想的传播,刚开始以龙树自己及他的弟子提婆为主,尤其是提婆负责大部分对外的辩论响应,到了公元五世纪至七世纪就是中观思想的大鸣大放,许多学者纷纷开始大量著书解释《中论》,例如,佛护的《根本中论注》、清辨的《般若灯论》、月称的《入中论》....等,都是帮助人们读懂《中论》的书。这时中印度无着与世亲所创立的瑜伽行学派,也正如火如荼的展开,中观与瑜伽两派学者也有免不了有所交流。例如,无着自己撰写《顺中论》来批注《中论》,世亲的弟子安慧也曾以《大乘中观释论》来批注《中论》。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,寂护大师将瑜伽与中观两派合流,创立了「瑜伽中观学派」,至此,瑜伽与中观由分而合,复归于般若,正是大乘佛学的最成熟期。

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28371
注册日期 : 20-03-27

https://xiaomitan.666forum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